跨世紀我國資訊軟體產業之發展

 

張真誠

國立中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教授兼教育部顧問室主任

 



 
一、前言
近幾年來,我國資訊產業的發展在政府與企業的努力經營之下,硬體產業的總產值已躍居世界第三位,為我國博得電腦王國的美譽。然隨著網際網路的蓬勃發展,全球資訊軟體需求大增,我國的軟體產業在Y2K商機與電子商務風潮的帶動,以及政府對軟體產業的重視與輔導之下,整體軟體發展環境已由無到有,有了明顯改善,特別是經濟部工業局最近兩年在「軟體五年發展計畫」中,成功地促使軟體公司股票上櫃上市後,更吸引各界對軟體產業的投資興趣[1, 2],相信我國軟體產業的成長空間將在電腦日益普及、電子商務熱潮及推動電子化政府等諸多有利因素的引導下更為寬闊。
二、軟應兼重的資訊產業新史
過去我國資訊工業的發展,在政府的輔導與廠商的努力打拼之下,多著重於外銷導向的資訊硬體產業,特別是以個人電腦相關產品為主的研發製造更居首要。1995年我國硬體產業總產值更是僅次於美國與日本,位居全世界第三位[3]。相形之下,早期資訊軟體產業的發展,囿於規模不大的內需市場,大多仰賴公民營機構的電腦化標案,所以發展十分遲緩。然值得注意的是,全球軟體產業之市場規模,早自1993年起就已超過資訊硬體市場的規模,其未來成長率顯見也較資訊硬體市場為高,軟體產業可說是未來最具發展潛力的明星產業。因此,經濟部工業局為掌握此一難得的契機,促進資訊軟硬體產業的均衡發展,提升產業的國際競爭力,自1992年起開始籌劃如何加強我國軟體工業的推動,積極推動第一期「軟體工業五年發展計畫,簡稱軟五計畫」(1993-1997年)。
根據軟體協會的統計與分析,在1992年之前我國軟體產業主要集中於國內市場,產品與服務業務尤仰賴內銷。以1992年度來看,軟體營業總額約台幣263億,其中外銷金額僅有台幣16億。當時我國軟體業者約400家,公司的規模普遍偏小,產品多侷限於國內的系統整合專案及各行業的應用套裝軟體等少數種類,同質性高且功能雷同,產品的研發規模普遍低於台幣五百萬元,產品單價也大多低於台幣一百萬元,除了友立、華康、趨勢等廠商外,很少公司有軟體產品外銷。
1992年政府開始針對軟體產業積極輔導(即軟五計畫),我國軟體產業的發展開始邁入新的階段[3]。「軟五計畫」主在針對產品、技術、人才以及環境等四個方向,全力輔導軟體業者加重軟體產品領域的拓展,尤其是外銷比重的提升,以加速我國軟體工業的發展。其各政策方向之重要輔導措施分別如下:(一)技術面:推動科技專案計畫;(二)人才面:落實工業技術人才培訓計畫;(三)環境面:加強軟體工業園區的建置及智慧財產權的宣導與推廣;(四)產品面:訂定主導性新產品開發輔導辦法,特別加強輔導軟體業者開發具有市場潛力的新產品,以逐步提升業者對產品的企劃與開發能力,並建立產品的開發管理制度,提昇產品外銷的實力與競爭力。
過去五年來,國內軟體業者產品種類推陳出新,包含各式益智娛樂性的多媒體軟體、Internet網際網路應用軟體及高階行業應用軟體(例如:IC設計軟體、銀行業外匯金融軟體與電腦輔助設計等軟體)等,值得一提的是,現今我國外銷軟體產品數量已超過100種,14種語文版本,橫跨10種作業平台。至1997年底,我國軟體產業國內總營業額已達台幣572億元,其中外銷金額佔台幣51億較1992年大幅成長超過三倍,軟體公司擴增至500家以上,估計已有二萬四仟多人從事軟體業[3]。此外軟體產品的研發規模普遍提高,研發規模大多為台幣一千萬元以上,甚至有高達台幣數千萬的案子。產品大多以外銷市場為首要目標,其功能與國際上領導產品已不相上下,如銀行軟體銷售單價就高達美金四十萬元,而軟體光碟育樂軟體則已有產品行銷世界各地高達三十萬套以上之成績,具備國際級產品之實力。
歷經五年的推動,第一期「軟五計畫」已經為軟體產業的長期發展奠定深厚的根基,國內軟體業的產品類別不僅因此增加許多,產品層次也顯著地提升,研發規模更是明顯地擴大,自此各界對軟體業的雄厚潛力投以關注,紛紛投入資金積極參與。也因此,近幾年來,軟體業者不再悲觀地為軟體是否有機會外銷而爭論不休,取而代之的是積極地著力於尋求外銷機會的拓展。
現階段「軟五計畫」已邁入第二期里程,主要目標是以過去五年所紮下的基礎,協助現有軟體業者開拓更多的海外市場、研發更多更具外銷潛力的新產品、輔導成立更多新類型的軟體公司,並加強輔導軟體業者國際化,以提升我國軟體業之國際競爭力。根據經濟部於1998年1月通過之「軟體工業發展策略與措施」,明訂2005年我國軟體工業的發展目標為:資訊軟體總營業額美金140億元,內外銷比例6:4,軟體廠商家數1000家,從業員工數52,000人。因此,可預期的,第二期軟五計畫的未來幾年將是我國軟體工業高度成長、開始起飛的關鍵階段。
三、點石成金 - 我國軟體工業未來的發展機會
國內軟體產業已在某些領域逐漸具備國際競爭力,像是防毒、字型、多語文處理等,尤其在漢文化的軟體領域更具有領先的優勢,據估計未來受漢文化影響較深的亞太市場,將是全球成長最快的市場,其規模在公元2000年將超過美金一千億元(約佔全球20%)。而現階段我國軟體業者如何結合已具備全球競爭力的資訊硬體產業,藉由硬體廠商強大的帶動力,促成加值軟體與搭售軟體大幅外銷,以成為我們提升資訊產業競爭力的利基,相信是我們應予掌握的關鍵,亦將是我們藉以點石成金的最大優勢。
因此,國內軟體產業在各種市場的主要發展機會可分析如下[3]:
(一)、國內商機:隨著國內資訊應用環境的日益完備,在NII的建置帶動下,預期三年內可達300萬人上網,每年將有1,000億元以上之電子交易、各行業電腦化引發之企業資訊應用投入與升級及政府資訊部門電子化作業的委外經營等,均將為軟體產業帶來可觀的商機。
(二)、世界性市場:網際網路市場應用(預期全球將有一億人上網)以及多媒體產品技術引發之熱潮,加強了巨額市場商機的可預期性。另外家用個人電腦(PC)的廉價與普及,消費性育樂軟體相關市場急速擴大,可估計不久的將來全世界家用PC將有一億台以上的裝機量,屆時因市場需求所引爆的商業契機將不可同日而語。
(三)、亞太地區及中國大陸:近年來,由於亞太地區各國經濟快速發展,其政府與企業對於資訊系統的建置需求大幅成長,對國內傳統的行業應用及系統整合軟體業者而言,帶來大利多,預估光是中國大陸地區一年將有台幣1,000億元以上的商機。值得一提的是以漢文化為主的家用、兒童育樂軟體市場需求更是商機無限(目前中國大陸一年個人電腦裝機量,已超過200萬台)。
另依軟體產品的類型來看,下列幾類軟體領域[3,4],應是我們較能奪得先機發展的領域:
(一)、以中小企業與優勢產業為主的各行業應用軟體:過去我國的經濟發展已經培育出無數成功的中小企業,如塑膠、石化、成衣、製鞋、模具以及最近十年的資訊硬體與半導體代工等產業,其中有許多更是全世界舉足輕重的優勢產業。因此,將我們製造、流通、買賣等行業的中小企業經營管理know how,以及一些優勢產業的專業技術與軟體技術作有效的結合,發展成可提升經營效能、生產力等的行業應用軟體,將會是亞太地區許多新興工業國家及中國大陸較有興趣且較為需要的。
(二)、加值軟體或搭售軟體:我國有許多的資訊硬體產品在全世界的產值或產量,位居第一位或第二位,如影像掃描器、視訊卡、網路卡、筆記型電腦等產品。這些資訊產品很多都需要內含軟體或搭配軟體,以提高產品的功能或附加價值。因此發展合適的軟體,來搭配硬體產品,應是我們可率先攻略的軟體類型。
(三)、華文為主的輔助教學軟體:亞太地區大多數民族以及其地區的華裔家庭,普遍重視下一代的成長與教育。所以祇要是小孩子需要的,父母親都捨得花,像電腦輔助教學或與學校課程相關的輔教類軟體,是目前中國大陸最為暢銷的軟體之一。而這一方面,我們已經累積了相當多各類輔助教學軟體的經驗與資源,也發展出許許多多頗具水準的教育類軟體,行銷國內、大陸及其他華人市場。
(四)、漢文化知識庫軟體:由於Internet、DVD等的普及與流行,結合多媒體技術的文化知識庫產品,將會是未來軟體市場的主力產品之一。而中國幾千年寶貴的文化資產,是最好的體材,不僅是佔世界三分之一人口的華人會有興趣和需要,就連西方人也會感到興趣。
(五)、新技術所衍生的創新軟體:有很多的軟體開發機會,都是由新的軟體技術發展結合創意,所衍生出來的。所以當有一項新的技術出來時,祇要我們能及時掌握並引進,就有機會與其他國家的軟體業者一同競爭,誰的創意好、開發速度快,產品佔有率就高。
(六)、冷門中的熱門軟體:一些世界級主力軟體公司所忽略甚至於不屑於經營的軟體開發工具或系統安全軟體,像眾所周知的趨勢公司的防毒軟體、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四、產業缺口 - 我國軟體產業應努力的方向
Internet的興起引發世紀末的資訊革命,而近年來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帶動另一波的市場革命,各企業集團莫不積極投入此市場。各行各業都需要有電子商務的策略,電子商務儼然成為最新的機會與挑戰,我國軟體產業若能掌握此一契機,跟上這波潮流,將可為台灣塑造另一波新的經濟奇蹟[2]。
因此,軟體產業轉入電子商務是當務之急,我們之所以認為Internet有市場價值,是因為它有「應用」的價值,現在的Internet不再只是單純的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2],而是IASP(Internet 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再者,要發展電子商務除了對Internet的相關技術要有所了解之外,尚須了解特定領域的應用需求與用戶的需求,以及具備經營管理的能力,這也是一般軟體公司較欠缺的。而政府在推動各項計畫帶動各行業引入電子商務,進行企業再造,以提升企業的國際競爭力的同時,軟體業者是否已準備好各種電子商務策略及服務,更是重點。
最近兩年來資訊產業產生一個很大的變化,有越來越多的免費電腦資源在Internet上出現,如免費的電腦、電子郵件、網頁與軟體。如果未來大部份的軟體不用消費者自費購置,軟體公司應該從那裡賺錢呢?對以軟體開發為主的公司而言是很大的衝擊,所以軟體公司應從e-service中創造收入,創造下一波公司的價值。
就長遠而言,國內軟體市場很小,成長有限,必須國際化才能擴大產業規模,軟體產業若仍停留在內需型產業的格局,不儘快克服市場國際化的挑戰,則前景勘慮。而要想立足於國際間強勁競爭對手中,軟體公司一定得具備優勢的產品開發技術,所以公司必須擁有強大的研發體系。除此之外,人才是軟體產業發展很重要的因素,產業策略要能連貫學校課程,才能培育出合乎產業需求及新時代的人才。
五、結論
資訊科技是現代化國家經濟發展的動力,以及競爭力的基礎,要提升國家資訊應用的成效,必須要有健全發展的軟體產業。近年來我國軟體產業的發展雖然沒有硬體產業成績輝煌,但已有顯著的進展且前景看好,軟體工業五年發展計畫已經為軟體產業的長期發展紮下深厚的根基,若能掌握國內軟體產業現有的優勢,跟上電子商務潮流,加強研發體系的建立,重視專業軟體人才的養成,則國內的軟體產業成為下一世紀的我國明星產業將是指日可待的。
參考文獻

 
1.軟體產業服務團,
  http://it.moeaidb.gov.tw/sinet/。
2.經濟日報--軟體科技專刊,88年11月26日。
3.軟體工業五年發展計畫,
  http://it.moeaidb.gov.tw/soft5/h-1.html。
4.認識軟體產業—探詢21世紀金鑽,
  http://it.moeaidb.gov.tw/soft5/centry/index.html。